未來TCFD在國內外的發展與應用
從標準制定者的角度出發,TCFD框架將不斷更新和完善,并出臺更多細化性指引。未來TCFD的改進方向將著重體現以下三方面:一是提升清晰和可比性,指標和目標建議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缺乏標準化的行業指標,因此未來工作小組將逐步推進標準的、特定行業的、與氣候相關的指標披露相關指引;二是對財務影響的評估將更精準,鑒于與氣候相關的財務影響的披露水平仍然較低,工作小組認為,對財務影響的評估提供額外指導很重要,包括使用與氣候相關的指標作為評估的關鍵投入,鼓勵與氣候相關的指標和目標與TCFD建議中的財務影響要素更好地保持一致;三是明確減排目標下的轉型影響,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制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包括凈零排放目標,工作小組將著重衡量潛在脫碳轉型的影響途徑。
從TCFD支持者的角度出發,上述細化性指引可提升信息披露的標準化水平,更具實用價值。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未來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完善:一是完善碳排放數據;二是簡化計算方法;三是提高透明度和可比性;四是適當披露現有內部指標。對非金融企業來說,能夠以更為靈活的方式進行相關信息披露。對于具有全企業治理或風險管理流程的公司,涉及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可使用流程圖的方式分解披露。2020年發布的《TCFD風險管理整合和披露指南》中說明,如果公司的披露清楚地描述了其風險管理流程,并且這些流程明確涵蓋了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則可能不需要進一步披露。擔心披露與情景分析假設或戰略韌性相關涉及業務信息的公司,可考慮逐步披露的方法,例如,企業可以從披露更廣泛的定性信息開始,逐步轉向更具體的定量數據和信息。
TCFD指南在我國的應用起步較晚,發展較快,與其他氣候信息披露指南相比具備以下獨特優勢:一不限行業;二不限形式;三旨在收集有助于決策且具有前瞻性的財務影響信息;四高度專注于邁向低碳經濟轉型所涉及的風險與機遇。在當前的“雙碳”目標背景下,其實際應用將更具靈活性和可操作性,未來從監管層面、行業和企業層面進行推廣,可以更緊密結合我國低碳轉型的實際情況。
未來TCFD在國內的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信息披露的參與機構和應用場景將呈現多樣化趨勢。目前企業根據監管機構要求,主要運用于重大環境信息披露、年度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
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報告等方面。未來參與TCFD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可進一步拓展信息披露的應用場景,如評級機構可將相關信息披露納入金融機構信用評價、ESG評級等體系中,提高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積極性。二是對符合我國國情的披露框架將進一步細化。由于經濟發展進程和市場環境差異,TCFD在國內的落地仍需經歷漢化過程,在成熟的國際環境信息披露框架的基礎上,下一步國內金融機構將積極探索中國特色實踐。如,結合我國“長江大保護”等生態環境保護戰略開展差異化信息披露實踐,量化不同產業的企業環境數據對標國家2030年碳排放達峰承諾,結合區域環境權益交易(排污權、水權、用能權、碳排放權等)豐富披露信息等。三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披露質量。通過開發專業環境效益和數據統計、管理工具,建立環境信息大數據系統,聯通監管機構、有關企業和第三方機構數據,實現共享、管理、考核和獎懲等線上服務,確保環境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四是各機構在披露信息框架、指標選取設定、計算方法和工具等方面將呈現標準化趨勢。目前各金融機構仍將氣候風險情景分析和環境壓力測試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差異性比較大,可比性還不強。未來在監管政策的推動下,有望在指標方法工具等方面實現標準化,進而增強金融機構在相關信息披露方面的積極性。五是在推進TCFD實施的過程中,金融機構和企業將著重關注創新研究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量化工具、測算環境與氣候因素對機構的影響、以及自身經營活動、投融資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隨著我國金融機構對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披露內容將逐步完善。在非金融企業,特別是高碳排放企業,在其制定和實施轉型減排戰略的過程中,也將更多地應用到TCFD中的建議和指標,將出臺更細化的可操作標準。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