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提升銀行業ESG水平是“一把手”工程

      文章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碳交易網2024-10-09 09:52

      隨著“雙碳”目標提出、政策引導進一步完善,當前兼具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ESG理念正融入我國經濟發展各行各業。一方面,傳統行業謀求轉型;另一方面,新興行業方興未艾,其中大量的綠色投融資缺口呼喚著金融機構參與。與此同時,銀行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探索轉型金融。推動ESG建設,是銀行業金融機構踐行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體現。
       
      “ESG是我們‘強身健體’的有效武器,非常重要,是‘一把手’工程。”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認為,當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普遍意識到踐行ESG理念的重要性,并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開足馬力”。
       
      當前,行業在體制機制建設、標準和方法論把握、環境風險研究、信息披露等方面還面臨挑戰,急需進一步完善。
       
      我國銀行業ESG水平日益提升
       
      興業碳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興業研究首席綠色金融研究員錢立華認為,當前,中國銀行業ESG有三個趨勢:一是金融業務規?;?,二是風險管理加強化,三是信息披露標準化。
       
      規模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8.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近20個百分點。同時,銀行業深度參與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既是綠色債券市場最主要發行方,也是最主要的承銷方、投資方。
       
      隨著監管引領,銀行ESG風險管理也日益加強。
       
      錢立華表示,目前部分大中型商業銀行以及中小銀行正基于信貸客戶ESG風險特征開發ESG評價方法,并就客戶ESG評價結果融入信貸風險管理作出嘗試。
       
      “我國銀行業重視風險控制和商業道德建設,不良貸款率普遍呈下降趨勢,資本充足率呈上升趨勢,這是踐行ESG的很重要方面。”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專家殷格非指出。
       
      上海農商銀行風險管理部資深主管洪崇偉介紹,上海農商銀行自上而下形成綠色金融傳導的機制與理念,雙輪驅動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在組織架構方面,先由風險管理部牽頭,再由公司部落實業務,保證綠色金融業務推動又好又快又穩。
       
      在信息披露領域,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我國銀行業ESG信息披露成熟度領先于市場上其他行業。
       
      中債金融估值中心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牛玉銳指出,銀行業是我國最早重視和推動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行業之一。部分銀行已經連續多年發布氣候相關財務信息報告、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等。在上市商業銀行及發債商業銀行中,已有超過170家商業銀行披露了2023年度可持續相關報告,披露比例接近50%,顯著高于其他行業。
       
      據中國工商銀行戰略管理與投資者關系部專家宋李健介紹,近年來,中國工商銀行持續完善ESG披露體系建設,著力刻畫一個全面、立體和持續的ESG畫像。“我們用國際語言去講,同時發布簡體版、繁體版、英文版報告,聚焦國際上廣泛關注的議題。”宋李健表示。此外,工行還通過披露可持續報道、綠色金融報告以及打造常態化ESG專欄等方式,打造與市場高頻對話的渠道和窗口。
       
      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統一指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促進信息披露標準化。“以前上市公司把ESG披露作為品牌宣傳的工具,基本上講的都是好人好事。”錢立華表示,但從監管趨勢和全球趨勢來看,要的是中性披露,不能只做定性描述,要以定量為主。
       
      綠色金融政策、產品持續完善
       
      在綠色金融蓬勃發展的大趨勢下,一批更完善的政策標準紛紛落地,為行業行穩致遠提供更精準的指引。
       
      與此同時,隨著轉型金融關注度不斷提升,商業銀行也在產品與服務層面不斷創新。
       
      政策標準方面,考慮到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唇齒相依”,完善對綠色產業的界定至關重要。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發布《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以下簡稱《目錄》),對原《綠色產業指導目錄》進行了修訂,新增“低碳轉型”等相關產業,成為構建轉型金融標準的重要基礎。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谷立靜介紹,《目錄》的制定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立足我國資源稟賦及基本國情,銜接了既有政策與相關部門重大任務,并拓寬了綠色產業的覆蓋范圍。“綠色發展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新版《目錄》不僅覆蓋了二產,也覆蓋了一產和三產;不僅覆蓋了新建設施,也覆蓋了存量改造;不僅覆蓋了綠色設計、綠色制造,也覆蓋了綠色產品和設備,實現全流程覆蓋。”
       
      銀行實踐層面,隨著推動低碳轉型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中國民生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石杰指出,民生銀行以推動新興行業開發,助力新型能源體系構建;以賦能能耗行業低碳發展,助力傳統行業轉型,深耕行業的綠色發展及轉型升級需求。從具體的措施來看,一方面,緊跟能源電力龍頭企業,通過減排貸、項目貸、綠色債券、REITs等金融服務,為新能源開發提供多渠道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拓展光伏、風電、儲能等新興行業的全產業鏈開發,為上下游及用戶客群提供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此外,聚焦煤炭、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轉型行業,以金融賦能源頭“無碳”、生產“減碳”及后端“活碳”,加快低碳轉型。
       
      結合實踐經驗,江蘇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丁宗紅強調,在發展可持續金融過程中,要重點把握好三類關系。具體來看,首先是近期和遠期關系。“遠期方面,江蘇銀行聚焦支持能源和糧食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議題,加快制定氣候可持續發展與ESG專項發展戰略。近期目標上,科學設定碳排放非財務性績效指標,助力調整投資策略,優化資產結構。”丁宗紅介紹,其次是整體和局部關系,要完善整體治理結構,也要進一步做好對重點目標的保障。最后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從江蘇銀行實踐來看,該行積極參與國際可持續政策標準研究,同時自主研發ESG評級碳賬戶等工具。目前,該工具已為超1.4萬家企業建立了ESG評估模型,為超過500家企業建立了碳賬戶。
       
      做好氣候風險管理重要性提升
       
      當前,在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提升銀行業ESG水平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戰性和不確定性。
       
      劉明康指出,我國當前在ESG制度建設和行業實踐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下一步,政府層面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制度執行的監督與評估力度。金融機構層面,應進一步掌握綠色金融的計量技術和方法論,深入了解轉型中的被貸和被投企業所在行業和市場的相關信息,擴展保險及再保險服務,切實加強ESG人才培養。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洪澇災害頻發、極端天氣增多,當前,氣候變化風險正為銀行經營帶來更多挑戰。為此,業內人士普遍指出,政策制定部門、行業、產業需加強合作與信息流通。同時,金融機構需重視提升氣候風險管理能力。
       
      “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金融機構僅依靠自身力量很難應對極端氣候變化風險。”杜克大學教授、綠色金融60人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張俊杰建議,金融管理部門要推動農村信用社和當地商業銀行提前制訂氣候風險應對方案,為物理風險量化評估和壓力測試制定標準。生態環境部門要提供環境政策和碳核算技術支持,設定碳排放標準,降低高碳產業地區的氣候風險。此外,還需要資本市場、巨災保險共同參與進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陳洪波表示,電力、熱力等高碳行業因面臨低碳轉型壓力,其融資與投資均受到顯著沖擊;而農林牧副漁等依賴自然條件的行業,則更易遭受物理風險的直接打擊。未來應繼續深化氣候金融風險研究,開發更加精準的綜合評估模型,為政策制定者、金融機構及企業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決策支持。
       
      廣西農商聯合銀行市場總監楊俊宇認為,商業銀行應從風險壓力測試、貸款全流程、氣候風險分類預警、貸款定價、健全盡職免責等方面加強氣候變化風險管理。與此同時,應從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科技項目的建設、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等方面加強農業項目管理,降低涉農信貸風險。此外,通過健全氣候風險信息披露框架、強化公司治理、共享氣候信息并確保質量等來完善氣候信息披露機制,提高ESG管理水平。
       
      安永中國區金融服務管理咨詢合伙人、經濟學博士劉波認為,氣候風險信息披露屬于基礎性工作,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對于金融企業來說,IFRS S2(《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中的重點是“范圍三”(產業鏈、價值鏈上下游的碳排放)的披露。
       
      牛玉銳認為,目前銀行進行“范圍三”碳排放統計數據積累少、治理難度大。“當前,加快提升銀行業氣候相關數據治理能力具有較強緊迫性。應積極推動實現碳排放信息數據共享,探索發展企業碳排放供給機制,便于金融機構獲取或估算‘范圍三’碳排放量。”牛玉銳介紹。
       
      中科院天空地一體化雙碳監測與模擬實驗室副主任、北京市石景山雙碳產業發展中心副理事長石寅虎也強調了數據的重要性。他認為,數據質量控制和數據采集精準度,以及在確權過程中權屬明晰,這些是決定碳市場和金融市場有效銜接的最核心因素。
       
      把握轉型金融、碳市場等發展機遇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普遍關注能源轉型等領域存在的發展機遇。
       
      湖州銀行綠色金融部高級經理任飛州介紹,氣候投融資可以細分為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前者是針對綠色低碳行業,后者是針對綠色高碳行業。為促進轉型金融發展,2019年,湖州銀行開發綠色信貸業務管理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與人工最終審核相結合的方式,對該行所有客戶進行綠色貼標、對所有業務進行綠色分類,并將系統嵌入企業ESG評價模塊。此外,湖州銀行通過設置專營管理機構、多種渠道降低資金成本等方式進行創新,助推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發展。
       
      “我們認為能源互聯網是未來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方向。”平安銀行戰略客戶部副總經理朱育強認為,未來中國新型能源體系有四個發展方向:一是能源結構變化;二是電網模式變化;三是電源與負荷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四是未來消納方式的變化。“這四個變化會帶來零碳園區、虛擬電場、分布式聚合交易等機會。”
       
      朱育強表示,碳市場發展也是一片藍海。目前,碳核算及碳成本約束體系越來越完善,但距離發達經濟體市場還存在一定差距。隨著市場條件進一步成熟,中國碳價還將呈現脈沖式上漲趨勢。這一過程中,在碳資產投資、碳核算及碳資產管理等領域會涌現更多機會。不過,高碳企業的成本也會明顯上升,對其現金流造成很大影響,碳價波動也可能進一步加劇,這些因素均可能為金融機構帶來風險。
       
      華夏銀行綠色金融中心副主任彭凌表示,未來,華夏銀行將圍繞重點領域發力,支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先進綠色技術發展。同時,布局轉型金融,支持高碳行業更有效地轉型。此外,做好氣候風險管理也是華夏銀行下一步重點工作方向。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4055651號-1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