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領域是企業未來一段時期轉型的要務
南方周末:你認為未來五到十年,ESG在中國的發展會有哪些趨勢?
劉萌:從現在到2030年的七年時間,無論對全世界還是對中國都尤為關鍵,因為這是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最后機會和轉瞬即逝的時間窗口。
環境議題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各界的行動會有質的飛躍。當前環境領域的挑戰仍在不斷加劇。聯合國最新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指明,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創新高。2021年到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了1.2%,這一趨勢與達成《巴黎協定》的升溫控制目標存在差距。中國政府設立了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的目標,對中國企業特別是高排放以及國際市場份額占比較大的中國企業來講,環境領域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始終是轉型的要務。
在這一轉型過程,我們會看到自然資本核算越來越多地被納入企業的戰略決策中去,新一代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會倒逼企業創新產品和服務形態,顛覆性的技術也會不斷涌現,環境領域的突破創新和全社會意識的提升和行動的加強會有質的飛躍。
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段,也是中國女性崛起,在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更為活躍,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時期。賦能女性,實現跨領域的性別平等不僅僅反映了社會和文明的進步,更有讓經濟持續增長和韌性發展的經濟學理由。企業界應該對這一社
會議題有充分的關注和實踐探索。
未來五年或者更短的時間里,各行業、各區域ESG相關技術標準的互認互通會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中國和歐盟圍繞綠色資產、綠色投資領域的交叉認證,如發布《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類似的舉措會超越綠色金融這一領域向更多領域拓展,便于不同市場提升ESG相關技術范疇的一致性、可比性和兼容性。
南方周末:2024年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提出ESG概念的二十周年,在推動ESG理念方面會有哪些新計劃?
劉萌:回顧在19年前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就提出ESG理念是具有前瞻性的。我們邀請企業識別并溝通ESG議題領域的主要挑戰、驅動因素和優先事項,因為我們相信這些信息不應當被埋沒,應當被整合到企業的年度財報里,通過正常的投資者關系渠道向金融市場通報。近二十年的努力為今天所形成的ESG信息披露提升和監管加強的局面奠定了理論基礎和充分論述。
明年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提出ESG議題二十周年,我們始終在思考“一個為各國所認可的基于共享價值和原則的全球契約”可以如何幫助企業在追求盈利之外,還能肩負起更多責任,加速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們確信充分發掘“ESG原則”的力量才能確保企業行動和有意義的可持續發展變革。
中國有句名言:“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同樣,ESG不能僅停留在理念上,真正的價值有賴企業如何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轉化為戰略與行動。
我們會持續豐富全球契約學院的課程,圍繞十項原則和可持續發展開發更多實用的企業指導工具。我們已在中國落地了三個企業加速器項目:氣候雄心企業加速器項目、性別平等目標企業加速器項目,以及青年專業人才SDG創新加速器項目。2024年我們會在中國落地更多加速器項目,并結合中國本土需求,開始研發新的特色項目,向全球推廣。
在持續推進環境領域工作做深做實的同時,我們會加大力度針對社會和治理領域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幫助,推出一些新的框架和能力建設機會,為企業提供新的參與機遇,擴大合作空間,驅動務實的進展。
如果大家還記得,2012年在里約熱內盧舉辦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因為距離上一次大會長達20年時間,所以那次盛會又被稱為“里約+20”峰會,被稱為“地球的第二次機會”。從2004年到2024年的20年間,自提出ESG理念后,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還未舉辦過一次總結回顧展望ESG議題的全球盛會。我們希望2024年可以召開“ESG+20”盛會,這是“全球企業的第二次機會”。我希望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在中國召開,也相信中國和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可以為世界提供寶貴經驗,貢獻積極力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