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的響應速度決定供業鏈ESG變革進程
在中國有多少企業是真正認可ESG?有多少是為了迎合外界需求?在張亞龍看來,ESG畢竟是舶來品,舶來品的落地都需要有個過程,部分有前瞻性的企業,想早點“貼標簽”,讓政府能夠認可它,給一些資源;有些是服務性質的企業,目前仍處于觀望態度,視行業龍頭的動作跟進。因此,龍頭企業的首要任務是改變產業鏈,因為只有改變供應鏈,才能實現全產業鏈參與ESG實踐,否則ESG理念是實現不了的。
如今,在ESG報告中,氣候議題的地位日益凸顯。張亞龍認為,這是因為ESG是唯一把企業和氣候變化鏈接起來的紐帶。張亞龍強調,ESG對于產業鏈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這個影響至少需要3~5年時間消化,隨后產業才能夠重塑。而這個過程中,頭部企業的響應速度會決定產業鏈的成熟度。
對于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張亞龍認為政府應該要比企業更早一點想到可能的風險,例如產業變革帶來的危機,政策變化導致的產業重塑等。
此外,張亞龍認為政府還需做到兩點:第一,要給企業一些趨勢性的引導。例如,在行業里企業ESG評級排名第幾;產業鏈上游傳導下來的
碳減排壓力怎么消化,現在不消化將來會怎樣。第二,政府不光要告訴企業ESG很重要,還要幫助企業用最低的成本搭建解決問題的模型。
在企業實踐ESG的過程中,市場上有兩種觀點爭論不休。一種觀點認為ESG作為
綠色金融的一部分,是從風險控制的角度出發,重點在如何提高企業的收益;另外一種觀點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重點在社會如何共同發展。ESG中社會和企業利益之間何時能平衡,如何平衡?仍是難題。
“達到這種平衡會很快,非常地快,”張亞龍篤定地說,“但這還需要政府對市場生態的重新搭建,這對于生態類的企業非常關鍵。政府一定要搭建一個和企業ESG比較匹配的新生態,當然這個生態要包含綠色發展。”張亞龍補充道。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