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濟社會
綠色低碳轉型,堅持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中國作為最大的
碳排放國家和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在‘雙碳’目標下,我們需要在
碳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以及產業轉型、人員轉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第二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官高峰
論壇上,
北京綠色交易所副董事長、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表示。
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
會議提出,當前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和壯大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此背景下,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既契合高質量發展要義,也是做好綠色金融這篇文章的必然要求。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對年度上市公司ESG實踐問卷的調查,當前上市公司正穩步推進ESG實踐能力的提升。結合
案例實踐和1297份調查問卷來看,上市公司在持續完善ESG治理體系,并提升ESG實踐質效,其中涌現出了很多兼具行業特性、共性以及企業個性的優秀實例。
調研顯示,84%的公司已經有董事會參與ESG工作,近四分之一公司設立或指定專門委員會統籌管理ESG工作。與此同時,許多公司通過制定ESG發展戰略,完善ESG管理架構等方式,建立權責清晰上下聯動的ESG治理架構,并搭建了一套包括人才儲備、內部培訓、績效考核在內的ESG治理體系。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逾1700家公司單獨編制并發布ESG相關報告,占比34%。其中,A+H、央企控股、主板上市公司發布率領先,銀行、非銀金融等行業ESG相關報告發布率超80%。在ESG報告中,關注度最高的議題為環境污染、鄉村振興等議題。
安永中國主席兼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陳凱表示,推進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和諧統一,是所有企業的共同責任,也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基礎。“用制度體系保障ESG管理,加快構建具有企業特色的ESG評價體系,量身定制企業ESG提升方案,正在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這將賦能各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陳凱說。
當前,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倡導ESG理念已經成為應對全球氣候危機,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伴隨ISSB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的推出,企業需要加速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商業模型中,以此提升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
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合伙人、安永大中華區ESG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菁在上述論壇上表示,雖然企業綠色轉型可以有效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可觀的長期收益,但短期內仍面臨著綠色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技術門檻高、難度大、成本高,綠色技術創新領域高端人才較為缺乏等一些挑戰。
對此,李菁建議,企業一方面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服務,提高綠色轉型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加強ESG與創新人才培養,吸引并打造具備ESG專業知識的人才隊伍。
不僅如此,隨著相關標準要求的不斷提升,企業的綠色轉型也需要加強與上下游產業鏈的溝通與協作,從而推動產業鏈的優化升級。
圍繞企業如何推進ESG體系建設,與會人士也展開了討論,并為各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參考方案和創新智慧。
梅德文表示,北京綠色交易所在承擔全國自愿減排
碳交易中心的定位基礎之上,目前已經升級為面向全球的交易所,通過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北京綠色交易所將努力打造一個更具有效性、流動性和穩定性的碳市場。
據梅德文透露,全國溫室氣體自然減排交易市場即將啟動,而北京綠色交易所的一個小組也參與負責了該交易
平臺的設計工作,預計它的啟動將創造巨大的綠色市場機遇。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