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和ESG投資的高度協同作用
碳市場和ESG投資雖然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兩者之間也存在較為強烈的協同作用。尤其是碳市場的發展,對于促進ESG投資有更為強大的推動作用,這主要體現在碳市場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科學性。碳資產是建立在碳排放數據基礎上的虛擬資產,碳市場相對于其他市場更加抽象,企業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是碳市場公信力的基石。因此碳市場MRV(監測、報告與核查)體系的完善一直以來都是碳市場建設的關鍵,各國在此領域均投入大量資源持續加以完善。自2013年以來,我國組織了發電、石化、建材等八大重點排放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數據年度報送與核查,全國碳市場啟動之后,生態環境部進一步完善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與核查制度,重點排放單位碳數據質量不斷提升。以燃煤發電企業為例,據統計,2019年、2020年實測機組經核查排放量占當年排放總量的比例分別達到66%、93%。未來我國碳核算核查體系還將在碳排放因子法、質量平衡法基礎之上適時增加以CEMS在線監測為代表的直接測量法,運用現代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實現更加低成本的檢測比對與核算量化,以達到可比性強、準確性高、實用度高的目的。生態環境部預計中國碳市場2025年將建成碳監測評估體系,屆時,監測網絡范圍和監測要素基本覆蓋,
碳源匯評估技術方法基本成熟。
而對于ESG投資而言,企業全面有效的信息披露是ESG投資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石。近年來ESG信息披露越來越受到市場各方的重視,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披露呈加速之勢,被稱為上市公司的“第二財報”。2022年報季,逾1700家A股上市公司單獨編制并發布了ESG相關報告,披露率34%,其中70.4%的央企上市公司發布了獨立的ESG報告。但根據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對我國部分典型高碳排放上市公司的研究發現,大部分行業目前存在尚未形成統一完善的溫室氣體減排信息披露框架、企業披露信息嚴重不足、信息披露顆粒度較粗等問題3。然而,一旦這些高碳排放行業企業被納入碳市場,必然大幅提升這些企業的
碳管理能力和碳排放數據質量,從而為ESG信息披露以及定量、定性評價指標建立更加科學嚴謹的數據支撐體系和更為真實可靠的投資指引。另一方面,ESG和碳市場強制
履約的雙重壓力倒逼企業采取更加有力的
碳減排行動,有效提升ESG績效表現。
第二,流動性。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認為,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方式有效配置碳排放權利資源的重要舉措,通過市場交易決定碳排放
價格,通過
價格形成過程中的激勵機制來鼓勵減排,從而引導大量碳中和投資。隨著我國碳市場建設不斷完善,預計未來將納入更加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從控排企業為主體轉向控排企業、非控排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個人并重),引入多層次的交易產品(從現貨為主轉向現貨、期貨、衍生品并重,提供期權、掉期、遠期、期貨以及其他與金融產品密切相關的一系列服務,如抵質押、資產證券化、擔保、再融資等,幫助履約企業和投資者實現跨期貼現、套期保值、合理套利與風險管理),以及建立更加多元化和開放的監管機制、信息披露機制以保護投資者,碳市場流動性和規模將大大提升。以歐盟碳市場為參照(2022年15億噸配額,93億噸交易量,換手率超過600%),未來中國碳市場金融化后,以其70 億-80億噸
碳配額量,年交易量或將超過500億噸,中國
碳價格超過200元人民幣每噸,交易額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
碳市場可靠的價格發現機制和充足的市場流動性是對企業碳資產合理有效估值的重要基礎。ESG投資的實質是對企業環境、社會效益的重新估值,而其中碳資產是企業環境效益最重要的顯性資產,對企業碳資產的重新估值需要一個有效的、流動性充足的
碳交易市場為支撐,并且這樣的碳市場還可以為ESG投資提供可量化、可評估、可對沖的多樣化金融產品,如
碳債券、碳信托、
碳基金、碳資產證券化等。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