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龍頭中1家披露碳交易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雙碳”目標實施的主戰場,電力是第一批被納入全國
碳市場交易范疇的行業。從上述5家公司的ESG相關報告披露情況來看,只有1家展示了較為詳細的數據。
三峽能源在2022年度ESG報告中表示,公司下屬大量新能源與生態環保融合項目積極加入碳市場,實現
碳資產開發或
碳減排效益。比如,廣泛收集國際碳市場信息,與
北京綠色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等交易機構開展緊密合作,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同時繼續推進新項目的開發,儲備多元化的
碳減排項目資源。2022年,三峽能源在國內外碳市場交易累計取得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減排收益;通過在全國11個省區參與綠電交易,實現增收約1.21 億元。
華能國際除個別機組外均參與全國碳市場并順利完成第一個
履約周期(2019-2020年)的
履約任務,公司機組整體能耗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完成履約任務后
碳配額有部分盈余。2023年3月1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相關工作的通知》(國環規氣候〔2023〕1號),根據配額分配方案,
碳排放基準值下調,配額發放大幅收緊,公司將在2023年底前完成兩年的交易履約任務,履約成本將有所增加。
對于具體交易數據,公司稱“2021年度、2022年度溫室氣體實際排放量相關數據涉及商業秘密,暫不披露。在全部完成履約后,披露2021年度和2022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
其余3家公司沒有在ESG相關報告中對碳交易有所陳述。
在具體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披露方面,僅有2家公司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展示。
龍源電力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1023萬噸,其中范圍一排放量為1022.67萬噸,范圍二為4037噸。公司對此數據的附注為,“公司溫室氣體主要排放源為所屬兩家火電企業范圍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本報告溫室氣體排放統計范圍為兩家火電業務企業。”
中國廣核公布了近三年的范圍二碳排放量,從2020到2022年依次為52.23萬噸、40.78萬噸和37.12萬噸。對此,公司的備注為:“作為清潔能源,核電在生產的主要過程中不涉及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我們未對范圍1直接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進行統計。范圍2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源于工程建設、換料大修、辦公及生活區所使用的外購電力。對于范圍3溫室氣體排放,我們暫未統計。”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