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重點內容關注
《指標體系》分為14類一級指標、45項二級指標、132個三級指標,從環境、社會、治理三大維度來全面衡量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綠色運營、踐行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情況?!吨笜梭w系》涵蓋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治理三大領域的重點實踐,將指標內容細化拆解到具體的制度、架構、管理與實踐,三級指標以定量和定性指標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呈現。大多數《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項都是基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與中國高質量發展背景,同時借鑒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社會責任績效分類指引(GB/T36002-2015)》《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39604--2020)》《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 1 號——規范運作》《社會責任指南(GB/T 36000-2015)》和香港交易所要求等政策制度以及主流的國際標準。
環境議題下,有5項一級指標、18項二級指標和56項三級指標,涵蓋資源消耗、污染防治、資源與環境管理制度措施等方面的信息。環境數據是環境監管的重要數據依仗,具體來看,在《指標體系》環境維度中基礎披露項大多為定量指標,說明《指標體系》對企業在環境維度的披露有更加明確可量化、可比性的要求,準確、全面、系統的環境相關統計數據有利于政府進行科學決策和管理。除了在披露中常見的資源消耗、污染防治以及最基礎的環境管理制度建設,《指標體系》中也包含了氣候變化及生物多樣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考慮到我國披露現狀,因此《指標體系》將范圍一、范圍二、范圍三3個
碳排放指標均作為“建議披露”指標,在鼓勵企業披露的基礎上,由企業根據自身實際自行把握披露程度。同時,《指標體系》也努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企業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的重要角色,但目前企業對自身造成生物多樣性壓力和影響的識別程度仍有一些阻礙,因此在指標體系中設定生物多樣性即希望引導企業加強關注生產運營過程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幫助企業充分了解自身的生產經營建設對生物多樣性施加的壓力范圍和嚴重程度,并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可能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負面影響。
社
會議題下,有4項一級指標、14項二級指標和43項三級指標,涵蓋員工權益、產品與服務管理、社會貢獻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國資央企具有調和國民經濟的功能,且普遍具有實業屬性強、體量規模大、涉及行業廣、業務板塊多、利益相關方鏈條長的特征,因此《指標體系》社會維度指標的制定中不僅充分考慮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也在其中融入了國資央企特點。一方面,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之一,也是企業需要承擔的最為緊要的社會責任。因為企業的資本及各種生產要素,只有和員工的勞動相結合,才能誕生最終的產品和服務。《指標體系》在員工權益維度下的三級指標項大多為基礎披露,可見《指標體系》對企業切實保障員工合法權益的重視,企業應該“以人為本”,把尊重和平等切實落實,建立和諧的勞企關系,實現合作共贏。另一方面,《指標體系》在社會貢獻議題下設置了多個建議披露指標,包括繳納稅費情況以及國家戰略響應等。這些指標項涉及經濟發展以及改善民生,可以理解為是國有企業中國式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國有企業的經濟發展及改善民生責任重點突出創新發展、協調發展以及普惠性社會資源的協調配置,因此推動創新發展的科技創新、聚焦主責主業的產業轉型發展、財政支柱的繳納稅費、基層治理基石的社區共建以及旨在防止地區發展兩極分化的區域協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指標項建設。值得注意的是,為衡量企業幫助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的貢獻,在社會貢獻議題下有一個無障礙環境建設指標項,2023年6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是保障殘疾人與老年人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的內在要求,是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質量、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保障,因此,企業在ESG信披中展現助力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成果將成為當前社
會議題的亮點實踐。
治理議題下,有5項一級指標、13項二級指標和33項三級指標,涵蓋了上市公司在治理策略與組織架構、信息披露透明度、合規經營與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規范,良好、有序、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公司形成有效自我約束、樹立良好市場形象、獲得公眾信心和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因此治理議題中的基礎披露項較多。企業通過披露自身治理所遵循的規章制度、組織架構等向內外部利益相關方和投資者展示公司運營效率、經營風險和可持續發展情況。由于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新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黨建引領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其作為治理策略中的基礎披露項是非常必要的。此外,由于上市公司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方日益增長的信息使用需求,傳統的財務報表已經無法滿足使用要求,非財務信息的披露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指標體系》信息披露透明度議題中除了財務信息披露的要求還針對非財務信息披露作出相應的披露建議,鼓勵上市公司對非財務信息進行時效性以及質量的把控。同時,《指標體系》中還要求上市公司對風險管理中的風險識別、控制、追蹤等內容進行披露。為了有效地管理風險,上市公司需要識別和分析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的措施來降低風險發生概率以及減少發生后帶來的負面影響。上市公司還可以根據風險危害識別建立風險分級管控管理制度,并根據風險級別,確定落實管控措施責任部門,以確保風險管控措施切實合理、有效落地實施。
《報告模板》由報告封面及報告內容兩大部分組成,在報告內容部分有10個一級標題,26個二級標題以及2個參考索引表的ESG專項報告內容,作為ESG專項報告參考模板。《報告模板》包含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企業及報告基本信息、ESG管理、ESG風險與機遇、利益相關方溝通、實質性議題評估、環境范疇指標、社會范疇指標、治理范疇指標、指標索引、第三方評價報告方面的信息。將框架從“戰略”“架構”“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等方面進行拆解,以一級和二級標題進行呈現。對于每項一級標題,《報告模板》提供了細分的二級標題說明,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理解章節披露內容提供引導。值得注意的是,ESG管理章節,有4個二級標題內容,包括ESG愿景、ESG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ESG治理架構等內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制定ESG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前首先廣泛搜集企業需關注的ESG議題,其次評估各項ESG議題的重要性,再根據ESG議題設定戰略目標及追蹤指標,制定實施行動路線。同時,基于業務需要、政策調整以及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等,ESG戰略也應適時修正,以保證ESG戰略的持續有效性。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暫未發布ESG愿景和戰略等相關ESG管理框架,可以描述公司已經進行的相關工作以及為制定ESG戰略擬定的詳細的實施計劃,包括時間表、關鍵里程碑、責任人等。第三方評價報告章節旨在鼓勵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對ESG專項報告進行驗證、評價,并且出具評價報告,以增強所披露ESG信息的可信度。ESG信息披露報告的第三方評價工作從準確性、可靠性和透明度上支持公司搭建透明信息交流
平臺與合規運營環境,因此第三方評價報告至關重要,為驗證公司ESG報告披露質量把關。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