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包括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準。ESG的概念最早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04年提出,目前在資本市場,已成為影響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截至2021年底,我國存續的“泛ESG”公募基金約200只,總規模突破2600億元,較2020年末近乎翻倍增長,新發產品數量接近過去5年的總和。
E(environmental)=環境
S(social)=社會
G(governance)=治理
ESG在環境、社會、治理基礎上細化各種指標體系,被公司用來規范和監督自身行為,是一種關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績效,是一種新的價值理念和評價工具,將深刻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方向。
ESG注重可持續發展,倡導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更加注重環境友好(E)、社會責任(S)以及公司治理(G)。ESG投資是指在投資實踐中融入ESG理念,在傳統財務分析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維度考察企業中長期發展潛力,找到既創造經濟效益又創造社會價值、具有可持續成長能力的投資標的。
在我國
碳金融市場尚處起步階段,ESG投資產品的國際化特點可以為市場提供低碳發展、“碳中和”戰略目標實現路徑的有效補充。ESG作為“30·60目標”達成的重要配套支撐,進一步完善
綠色金融體系將是中國重要的下一步。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