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漂綠”的主要做法及影響
結合國際實踐經驗來看,隨著ESG投資的發展,ESG漂綠風險也需要給予關注。有學者把混淆、掩飾和故作姿態作為“漂綠”的三大要素,獲得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隨著可持續發展和ESG理念的深入,更多的金融機構發現ESG投資正成為投資者關注的趨勢,環保形象會左右一些投資者的選擇。由于絕大多數國家尚未就ESG“漂綠”行為處罰予以明確,ESG投資漂綠不受懲處或違規成本極低,少數基金經理人在隱性的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利用ESG數據披露規范不統一、ESG數據質量和評級標準暫時較模糊等空間,出現了實際投資行為與策略不符但還是給產品貼上綠色標簽、重倉股票與基金主題不符、基金管理人風格偏移、或對投資者夸大產品的環境效益、可持續發展及抗風險能力的行為。例如一些資管機構發行標榜“綠色投資概念”的基金,利用相對主觀的主題概念,以“偽ESG”吸引注重ESG和可持續理念的投資者,這些現象會對經濟社會造成不利影響。
ESG投資“漂綠”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漂綠”使一些名不副實的金融產品混跡于ESG投資之中,導致資金投向不符合要求的領域,統計數據與實際發展不符造成資源錯配和浪費,與綠色發展背道而馳。此外,ESG投資的“漂綠”行為一旦曝光,將會打擊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的信任,降低其投資意愿,削弱可持續和影響力投資的可信度,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ESG投資“漂綠”對投資安全造成不利影響。ESG投資策略包括ESG整合、參與公司治理、國際慣例篩選、負面篩選、正面篩選、可持續主題投資以及影響力投資,與環境表現、社會影響、治理能力息息相關。如果將ESG投資的管理方式運用到非ESG投資中,由于投資者重視因素、關注角度不同,會加大投資風險。
ESG投資“漂綠”對于激勵企業綠色發展有不利影響。“漂綠”獲得的短期效益會使更多的企業效仿,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當企業將運營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數據隱藏,為自身行為打上綠色標簽,市場上的虛假數據和信息將會越來越多,企業ESG披露報告將缺乏公信力和其本身的意義,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綠色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