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認為是全球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CCUS)行業的突破之年,也是中國在這一領域實現重要進展的關鍵時刻。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的推動,
CCUS技術有望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為實現
碳中和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CCUS全產業鏈發展提速
“CCUS已經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技術手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CCUS的內容更加豐富,從過去的驅油封存向咸水層地質封存,從地質利用拓展為化學利用。近年來項目數量和規模都在快速增加,進入到大規模的應用階段,應用領域也開始向火電、煉化、鋼鐵、水泥、生物質發電等難以脫碳的行業拓展。”
■ 覆蓋領域逐步擴大
據國際咨詢機構麥肯錫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CCUS產業每年可拉動直接投資高達2.78萬億美元。目前,國際油氣公司正通過項目合作、資產收購等方式加強在CCUS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從國際上來看,在建項目中
碳源比較廣泛,包括工業、發電和能源等多個領域的
碳源??傮w來說,不同來源的二氧化碳的濃度差異比較大,低濃度碳源捕集目前仍處于攻關階段,需要結合多種捕集技術來提高經濟性和捕集效率。
■ 企業加碼布局
在當前全球CCUS項目加快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傳統能源企業也加碼布局,開展CCUS相關試驗和技術研究,推動全產業鏈發展、應用提速。
中國“三桶油”積極打造了實驗室的研究
平臺,開展了捕集技術、管道輸送技術、二氧化碳驅油封存、化學轉化技術研發以及
碳足跡核算核查等工作。通過多個CCUS示范項目實踐,在CCUS領域不斷取得成就,在CCUS改造傳統油田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油氣企業之外,煤化工企業也積極布局。陜煤集團榆林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成科介紹,公司主導的煤化工領域首個大型
CCS項目已開工建設,一階段40萬噸/年
CCS先導項目預計于2023—2025年實現加注;預計到2030年,建成400萬噸CCS示范項目。
■ 加強理論和技術創新
權威機構預測,我國CCUS減排需求到2025年約為2400萬噸/年,到2060年將達到23.5億噸/年,前景廣闊。我國二氧化
碳排放量在全球占比約31.2%,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達到碳達峰碳中和剩余的時間更短,減排壓力巨大。我國目前運行的CCUS、CCS項目占
碳排放比例小于萬分之三,與全球水平相比還有一個數量級的差距。CCUS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技術,需要加強理論和技術創新,包括封存、利用、轉化各環節。要解決能量和物質轉化的問題,必須建立新系統、新理念,也要研發新材料。具體來說,還需要解決捕集效率和能耗高的問題,圍繞界面反應機制、高效捕集化學劑和材料、工藝過程強化技術等進行深入研發。目前CCUS存在捕集運輸成本較高、財稅補貼和支持政策不充分、監管法律法規不健全、
碳市場建設有待完善等多個挑戰。
為了推動CCUS高質量發展,應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政策法規為保障,以碳核算認證為支撐,在示范性的項目建設和應用過程中打造CCUS全產業鏈核心技術體系,培育產業能力。
2025年有望成為全球CCUS行業突破之年
在全球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的背景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正逐漸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大規模減排目標的關鍵。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近日稱,2025年有望成為CCUS行業的突破之年,運營能力預計從目前的9400萬噸/年大幅提升至 1.2億噸/年,這一增長幅度創歷年之最。
CCUS行業迎來快速發展
近年來,支持CCUS 技術發展的條件已逐漸成熟。長期以來,CCUS一直被視為實現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或更低目標的關鍵技術。面對能源安全挑戰,未來數十年內世界仍不得不繼續依賴化石燃料,這使得CCUS技術成為平衡能源需求與環保目標的關鍵紐帶。
2025年,大量初創企業的成立和運營將為CCUS的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預計最終獲得投資決定的項目數量將達到新高。今年約有200個項目正朝著最終投資決定的方向推進,總計規劃產能為20億噸/年,其中5億噸/年的產能正處于決策階段。經過風險評估,預計其中約2.85億噸/年的產能有望獲得批準,這將是單一年份中獲批的最大產能規模。
資金來源是關鍵
盡管CCUS行業前景廣闊,但資金問題猶如巨石橫亙在行業發展的道路上。CCUS 項目幾乎都是成本投入型,短期內難以轉化為穩定的收入來源。產業鏈上資金密集的特性尤為突出,一旦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或政府支持缺位,項目推進便會陷入困境。
各國政府在解決CCUS項目資金難題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預計今年將有更多國家加大對CCUS的扶持力度,包括提供補貼、稅收減免以及差價合約等激勵措施。瑞典和丹麥已為新一輪的CCUS招標提供了豐厚的資金支持,而日本也計劃為 9個
碳捕集與封存(CCS)項目撥付專項資金。
在美國,CCUS在藍氫項目中的核心作用將繼續得到稅收抵免政策的支持,以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投資熱情的推動。但特朗普新政府對CCUS存儲許可和新一輪資金投入方面的態度尚不明確。在英國,受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未來對CCUS項目的支持力度和時間節點充滿變數。在加拿大,即將到來的聯邦選舉可能引發聯邦
碳稅政策的重大調整,這都為CCUS項目的資金獲取增添了不確定性。
國際石油公司紛紛布局CCUS
隨著脫碳壓力加劇,CCUS正迅速融入企業的能源轉型戰略。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雪佛龍、埃尼集團、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日本國際石油開發帝石株式會社、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卡塔爾能源公司和道達爾能源公司等企業都宣布了各自的CCUS目標。這些目標大多旨在2030年前實現每年1000萬至2500萬噸的二氧化
碳減排量。
2023年,埃克森美孚以49億美元收購丹伯里公司,一躍成為CCUS行業的領先企業。伍德麥肯茲預測,今年該行業將迎來更多并購交易。隨著項目成本和經濟效益成為關注焦點,投資組合的優化提上日程。目前大多數CCUS項目仍處于邊緣狀態,公司可能會尋求通過出讓權益或完全剝離不良資產來降低風險和財務負擔。在多家企業參與至少一個CCUS項目的情況下,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預計將大幅增加,這將有助于增強各方的經驗、技能和資本獲取能力。2024年,斯倫貝謝與阿克碳捕集公司合并成立斯倫貝謝卡普圖里公司,為CCUS領域的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對于缺乏地下封存能力的國家,將捕獲的二氧化碳出口至其他國家進行永久封存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荷蘭一家氨廠生產的二氧化碳今年將被運往挪威進行封存,這標志著首個商業規模的跨境二氧化碳運輸項目將正式啟動。二氧化碳運輸和封存的國際法規仍在不斷完善。各國政府正在積極著手修訂政策,并與進口國達成雙邊協議以解決這一問題。繼歐洲率先簽署一系列協議后,預計今年日本和韓國將走到亞洲前列,與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達成二氧化碳出口封存協議。
伍德麥肯茲指出,2025年對于CCUS行業來說無疑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一年。盡管在運營能力提升、項目投資決策以及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資金短缺、政策不確定性以及技術成熟度等問題仍可能影響行業發展。未來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對CCUS技術的研發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動該技術的規模化應用,以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降碳減排目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