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減少化石能源發電,也就是火電廠發電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我們的辦法是把二氧化碳捕捉起來進行提純,再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循環利用。”1月16日,合川雙槐電廠,幾根豎立的金屬管柱閃著銀光,遠達環??萍脊靖笨偨浝韰瞧錁s繞過這些管柱,走到一個銀色大罐子下。罐子里儲存的是已經捕捉到并保存在零下19℃環境里的液態二氧化碳。
這些液態二氧化碳通過一套在外界看來頗顯神秘的裝置,從電廠排放的煙氣中分離出來,再經濃縮提純后儲存在這里。
這套高數十米的裝置,被稱為“碳捕捉者”,系遠達環保自主研發,是我國首個萬噸級燃煤電廠二氧化
碳捕集裝置,可以從電廠煙氣中“捕捉”二氧化碳,然后將其變成液態進行儲存。
吳其榮介紹,捕集二氧化碳一直被認為是減少化石能源發電和工業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技術,也是中長期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技術選擇,同時有助于實現化石能源低碳化、集約化利用,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電力行業低碳排放的轉型和升級,為火力發電行業未來開展更大規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術推廣奠定重要基礎,是火電行業實施脫碳前沿技術引領的助推器。
為了捕捉燃煤電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碳,遠達環保和合川發電公司合作,在雙槐電廠建立了燃煤煙氣凈化綜合實驗基地,針對煙氣中的二氧化碳捕集、脫硫、脫硝等多個領域進行現有技術改進和新技術研發。
“這套裝置主要由煙氣預處理系統、吸收系統、再生系統、壓縮干燥系統、制冷液化系統等組成。”吳其榮介紹,該裝置先對電廠鍋爐排煙進行脫硝、除塵、脫硫等預處理,脫除煙氣中對后續工藝有害的物質;然后在吸收塔內,復合溶液與煙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將二氧化碳與煙氣分離;隨后,在一定條件下于再生塔內將其生成物分解,從而釋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經過壓縮、凈化處理、液化,最后得到高純度的液體二氧化碳產品。
“就好比給燃煤電廠戴上了一個大口罩,通過過濾把對環境沒有任何影響的干凈氣體排放出去,把二氧化碳留下來集中處理。”吳其榮給碳捕集裝置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通過這樣的捕捉過程,二氧化碳捕集效率高于95%,可以獲得純度大于99.5%的二氧化碳,再經過精制,可產生達到食品級標準的、純度為99.9%以上的二氧化碳液體。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