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上下游協同攻關降成本
記者采訪獲悉,近幾年,全球范圍內的CCUS商業化運作項目數量逐漸增多、規模逐漸擴大,發展勢頭良好。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大規模的商業CCUS設施共65個,其中26個正在運行,碳捕集能力約4000萬噸/年。
王文生介紹,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投運或正在建設中的CCUS示范項目約40個,遍布19個省市,碳捕集能力可達300萬噸/年。不過,目前國內CCUS商業項目規模較小,單一項目的平均捕集能力只有27萬噸/年。
據了解,CCUS技術成本涉及捕集、運輸、封存和利用四個環節,其中捕集是能耗和成本占比最高的環節,約占總成本的70%—80%。業內專家建議,應加大力度推動CCUS技術示范應用與產業培育,加速成本下降與技術升級,盡早實現大規模CCUS技術應用。
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表示,目前,CCUS技術的應用主要受成本、能耗、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因素影響。以我國火電為例,在現有技術條件下,CCUS的成本約為500-1000元/噸二氧化碳,每度電增加成本0.26-0.4元,能耗水平增加14%-25%。同時,地質封存還存在泄漏風險。
在張運洲看來,CCUS技術發展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加快推動技術裝備研發與規?;瘧?,在工程實踐中促進技術升級與成本下降。力爭到2030年我國全流程CCUS技術成本降至310-770元/噸二氧化碳,到2060年逐步降至140-410元/噸二氧化碳,折合度電成本增加約為0.13-0.20元、0.06-0.11元。屆時,煤電脫碳運行的經濟競爭力將明顯增強。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