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尚缺乏清晰的政策引導及規范操作
既然多方利好,為何中途叫停?
國家發改委公告顯示,之所以“暫緩申請受理”CCER,是因為存在“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量小、個別項目不夠規范等問題”。
黃錦鵬稱,截至2017年暫停簽發,市場可流動的CCER存量約為6000萬噸。由于在全國碳市場啟動之前,各個
試點碳市場配額分配較為寬松,控排企業可以“輕松過關”,無需花費過多代價購買配額,所以CCER交易量上不去。“按照現行政策,CCER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即便只有電力一個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以每年40億噸碳排放量計算,對應2億噸的CCER。從體量、技術來看,運行已不存在難題。”
“實際上,缺的是清晰的政策引導。”黃錦鵬說,當前只允許存量項目參與全國碳市場,CCER發展路徑是什么、如何融入降碳目標等方向性問題,以及新項目如何申請等操作細節,暫無明確說法。“比如,綠證、綠電交易與CCER存在一定重疊。政策工具之間同質交叉,對項目形成雙重激勵、重復考核,類似的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龐軍認為,CCER的本質是鼓勵多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力、少用化石能源發電,助力推動全社會整體減排。但目前,其
價格仍然偏低,并不能反映真實減排成本。“全國碳市場尚處啟動初期,交易量暫未上來,
碳價還在低位徘徊,CCER交易
價格偏低將對
碳價進一步造成沖擊。如何真正釋放發現碳價的功能是完善CCER機制的重要內容。”
黃錦鵬稱,CCER項目還存在與碳配額“等量不等價”問題:1噸CCER和1噸碳配額,同樣都能抵銷1噸二氧化碳,但二者
買賣價格卻不一樣。“目前來看,CCER的價格明顯低于碳配額。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因為CCER價格形成機制等沒有理順,缺乏標準化的、規范的操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